引言
主流宏观经济学将最低工资视为对市场机制的“扭曲”,认为其会导致失业、通胀和效率损失。这种逻辑根植于新古典经济学的“市场均衡”神话,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的剥削性秩序自然化、永恒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则揭露了这种理论的阶级本质:它本质上是为资本积累服务的意识形态工具。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出发,批判宏观经济学反对最低工资的核心论点,揭示最低工资斗争在工人阶级解放运动中的历史意义。
一、失业是资本主义的结构性矛盾,而非最低工资的产物
相对过剩人口与产业后备军理论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资本主义通过技术进步和资本集中不断制造“产业后备军”(失业人口),以此压低在岗工人的工资、强化资本对劳动的控制。失业并非源于最低工资政策,而是资本为维持利润率而系统性制造的劳动力市场过剩。例如,自动化浪潮下,资本为削减成本大量裁员,这与最低工资无关,而是资本积累的必然结果。失业威胁的本质:资本对劳动的规训
宏观经济学将失业归咎于最低工资导致的“劳动力价格过高”,掩盖了失业是资本威胁工人接受剥削的工具。资本家通过失业恐惧迫使工人接受低工资、长工时和恶劣条件。最低工资的设定恰恰是对这种规训机制的抵抗,迫使资本让渡部分剩余价值。实证批判:失业数据背后的阶级叙事
主流经济学常以“低技能工人失业率上升”否定最低工资,却无视资本主义社会中技能分化的阶级性。低技能岗位的临时化、零工化(如外卖骑手)本身就是资本弹性积累的策略,而非工人“技能不足”。最低工资政策若配合工会力量和劳动保障,反而能遏制资本的过度压榨。
二、“企业成本上升论”掩盖了剩余价值的剥削本质
工资与剩余价值的对立关系
宏观经济学将最低工资视为企业成本的“外生冲击”,却回避了工资本质上是劳动力价值的转化形式。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而最低工资仅要求将劳动力价值(维持工人基本生存的部分)返还给工人。所谓“成本上升”,实则是剩余价值率的下降,是工人阶级对自身劳动成果的正当追索。通胀的根源:资本的垄断与金融化
主流理论将通胀归咎于工资上涨导致的“成本推动”,但马克思主义指出,通胀的真正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垄断定价(如医药、能源巨头操纵价格)和金融投机(如房产泡沫)。资本通过通胀转移危机成本,却将责任转嫁给工人,以此反对最低工资。中小企业的困境:资本主义竞争的必然结果
宏观经济学以“保护中小企业”为由反对最低工资,但中小企业的破产潮本质上是垄断资本通过规模效应和技术壁垒挤压的结果。最低工资政策若配合反垄断和公有制经济,反而能遏制大资本的扩张,重构更公平的市场环境。
三、劳动力市场“僵化”批判:自由市场神话的瓦解
市场自由=资本自由,而非劳动自由
新古典经济学将“自由市场”美化为中性机制,实则掩盖了资本对劳动的单向支配权。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如裁员自由、工资浮动)本质上是资本灵活剥削劳动的自由。最低工资政策是对这种“自由”的正当限制,是工人阶级争取劳动定价权的斗争成果。价格信号的阶级性:工资由阶级斗争决定
马克思指出,工资并非由“边际生产力”决定,而是阶级力量对比的结果。历史上,8小时工作制、带薪休假等权益均来自工人罢工与抗争,而非市场自发调节。最低工资的设定是工人阶级组织化力量的体现,是对资本定价霸权的挑战。资本主义危机的根源:社会再生产断裂
宏观经济学将经济危机归咎于“市场干预”,但马克思主义揭示,危机源于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与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压低工资导致工人消费能力不足(如2008年次贷危机前的美国),加剧生产过剩。提高最低工资有助于缓解这一矛盾,尽管无法根本消除危机。
四、替代效应与技术进步:资本主义矛盾的自我暴露
自动化:资本对抗劳动的逻辑
资本采用机器替代人工,并非因为最低工资,而是为了彻底摆脱对活劳动的依赖,将剩余价值占有永久化。这一过程暴露了资本主义的荒谬性:技术进步本应解放人类劳动,却成为加剧剥削的工具。马克思主义支持技术进步,但要求将其收益社会化(如缩短工时、全民基本收入),而非由资本独占。非正规经济:剥削的变体而非政策失败
资本为规避最低工资转向非正规雇佣(如零工经济),恰恰证明其剥削本质。对此的解决之道不是废除最低工资,而是通过扩大劳动法覆盖范围、强化工会和集体谈判,将非正规劳动者纳入保护体系。
五、效率与公平之辩:为谁的效率?何种公平?
效率服务于资本积累,而非人类发展
宏观经济学将“效率”等同于资本利润率最大化,将工人贬值为生产要素。马克思主义的“效率”标准则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流水线上的“效率”可能带来工人身心摧残(如富士康工厂),而缩短工时、提高工资才能真正解放劳动潜能。公平的阶级性:最低工资是阶级斗争的底线
资本主义将“公平”窄化为“机会平等”,却默认生产资料占有的极度不平等。最低工资是对“形式公平”的矫正,要求资本承认劳动对价值创造的核心作用。真正的公平需通过生产资料公有制实现,而最低工资是这一进程中的过渡性诉求。
结论:最低工资作为阶级斗争的战场
宏观经济学反对最低工资的实质,是试图以“科学”外衣维护资本对劳动的绝对支配权。马克思主义则揭示:最低工资之争是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在剩余价值分配领域的直接对抗。这一斗争不能止步于经济改良,而需与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革命目标结合。正如马克思所言:“工人不能只是争取公平的工资,必须彻底废除工资制度。”但在现阶段,最低工资仍是工人阶级团结斗争、揭露资本主义矛盾的重要武器。